大安森林公園小生態池,除了作為黃緣螢的復育棲地外,秉持著將小生態池設計為公園內復育核心區的概念,也復育了2種台灣本土魚類,分別為青鱂魚和蓋斑鬥魚,雖然從小生態池外面,不容易直接看到這兩種體型較小的魚類,但是這兩種魚類會以藻類、浮游生物或較小的水生昆蟲幼蟲為食物,讓小生態池能夠成為一個自然的生態系。
 

青鱂魚 Oryzias latipes




俗稱稻田魚(Ricefishes),日本人稱メダカ(目高),英文為 Medaka。台灣本土種魚類。成熟的青鱂魚,臀鰭方寬而大。雄魚背鰭與臀鰭後緣有缺刻,雌魚則無。圖片上為母魚(腹部有卵)、下為公魚。 
 
體長:約2-3公分。
棲地:低汙染、靜緩水域表層。浮水性植物的根可供產卵,還可幫它躲避天敵。
習性:吃水蚤、綠藻、小型魚飼料等雜食,以前生長在農田時,雖會被其它大魚吃,但大魚食物來源種類多,加上青鱂魚很容易繁殖,所以稻田四處可見蹤跡,魚缸封閉環境飼養不可混養其他魚類,以免很快被吃光。
 
青鱂魚為卵生,母魚將卵排出體外,以細絲和黏膜懸吊魚腹部下方,和雄魚交配後,會將受精卵附著於水草或藻類中。小魚以浮游生物為食
 
延伸參考資訊:
●青鱂魚的繁殖方式: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水產養殖科 http://www2.klvs.kl.edu.tw/aqua/fish/08.htm
●青鱂魚:台灣魚類資料庫 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species.php?id=380858
●大愛電視台「呼叫妙博士」20151120-博士的夢想魚(24分影片)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jj1frMZmW8

蓋斑鬥魚 Macropodus opercularis





主要棲息於低海拔的平原緩流區或湖沼、池塘及稻田等之靜水域中,能耐低溶氧環境。雜食性,以浮游動物、水生昆蟲幼蟲或藻類等為食物,例如孑孓,所以有防止蚊蠅孳生的功能。繁殖期雄魚有築泡巢及照顧子代的行為。具有迷器來幫助呼吸,可以直接和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氣體交換。
 
體長:5-7公分
形狀特徵:身體灰綠色,頭部由吻端至鰓蓋有一藍黑色紋,周圍為黃色。雄魚背鰭末端呈點狀,體色較深,尤其在繁殖季節幾乎變成黑色,雄魚為叉形尾,雌魚為凹形尾。
生態習性:主要棲息於河溝、池沼、稻田等水草茂盛之靜水域。繁殖季節雄魚會築一個大泡巢,在交尾時雄魚會完全的抱住雌魚,雜食。
 
延伸參考資訊:
●蓋斑鬥魚:台灣魚類資料庫 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species.php?id=381391
●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 http://goo.gl/rzNjP2
 

注意事項:

大安森林公園小生態池要能成功復育,讓這些魚類物種和螢火蟲順利成長,必須嚴防外來入侵種進入,例如:福壽螺、美國螯蝦、魚虎、吳郭魚等。嚴禁任意野放任何水族寵物進入破壞。目前有志工協助定時巡邏,若發現立刻移除,但更需要的是每一位來到大安森林公園民眾的配合。
 
在大安森林公園小生態池旁,也可以看到復育魚類介紹的解說牌:(如下圖)